历史名人折
伍弥特·阿南达折叠(公元?~1701年待考),伍弥特·哈岱次子;蒙古正黄旗人。著名清朝大臣。祖父伍弥特·巴赖都尔莽柰,初事察哈尔林丹汗。林丹汗与皇太极之战败后,伍弥特·巴赖都尔莽柰率所部二百三十余户保哈屯河。逾岁,归附清太宗爱新觉罗·皇太极,授一等梅勒章京。从攻宁远,击败明兵。复从攻锦州,战役中战死,赠三等昂邦章京。其父伍弥特·哈岱,十七岁即从父攻宁远,明军矢殪父、马且踣,哈岱不遑甲,驰入阵,下马掖其父超乘,步从击敌,与俱还。清太宗嘉其勇,厚赉之。其父死后,伍弥特·哈岱袭世职,以一等侍卫兼佐领,屡从伐明,多次大败明兵。入关定江南,徇浙江,击腾机思,讨姜瓖,取舟山,皆在行间。清康熙年间,伍弥特·哈岱授内大臣。逝世后赐谥"勤壮"。伍弥特·阿南达是伍弥特·哈岱的次子,以一等侍卫兼佐领。
清康熙八年(公元1669年),瓜尔佳·鳌拜败迹,由于伍弥特·阿南达依附于瓜尔佳·鳌拜,因此坐党附罪论斩。清圣祖康熙大帝因其先于社稷有功,特宽赦之。后随军征讨吴三桂,命与侍卫阿喇尼征集喀喇沁、翁牛特、苏尼特诸部兵,分驻于大同、河南、兖州,备调发。
清康熙二十七年(公元1688年),噶尔丹侵掠喀尔喀诸部,康熙大帝命伍弥特·阿南达偕喇嘛商南多尔济赍敕谕罢兵。噶尔丹遣使入朝,而其部众侵掠如故。
清康熙二十九年(公元1690年),康熙大帝命伍弥特·阿南达会同喀尔喀诸部兵征讨噶尔丹,以尚书阿喇尼、都统额赫讷等先后率师出塞。伍弥特·阿南达还奏,言:"噶尔丹为拖多额尔德尼击败,侦卒还报,有二人共一骑者,有削木为兵者,状至穷蹙。请发兵讨之。"上命选察哈尔兵六百,率以赴图拉,益额赫讷军。寻阿喇尼请移西路军会剿,伍弥特·阿南达率兵渡瀚海,会大将军裕亲王福全,击败噶尔丹于乌阑布通。
清康熙三十一年(公元1692年),康熙大帝命伍弥特·阿南达赴宁夏招和硕特部台吉巴图尔额尔克济农来降,擢正黄旗蒙古都统。
清康熙三十二年(公元1693年),康熙大帝闻噶尔丹将取粮哈密,授郎坦为昭武将军,召伍弥特·阿南达还。
清康熙三十五年(公元1696年),康熙大帝亲征噶尔丹,命伍弥特·阿南达如喀尔喀诸部求习塞外途迳者二十人为导。上次克鲁伦河,噶尔丹将走还特勒尔济,伍弥特·阿南达方从费扬古自图拉向昭莫多。费扬古令伍弥特·阿南达等先击噶尔丹,伪败以致敌,至昭莫多,纵击败敌,事具费扬古传。伍弥特·阿南达赴行在奏捷,上召询战状,对曰:"噶尔丹闻上亲征,惶骇窜走。不虞我兵绝其归路,突然交战,擒斩过半,死伤枕藉。属下人多怨怼,降者甚众,噶尔丹深以为悔。费扬古虑涉矜张,疏报捷,特约略言之。"康熙大帝乃班师,命伍弥特·阿南达驻守肃州。寻移军边境,诇噶尔丹踪迹。伍弥特·阿南达遣兵分驻昆都伦、额济内诸处。复与提督李林隆移炮赴布隆吉尔,度要隘留军策应,乃还肃州。上以其章示议政诸臣,奖伍弥特·阿南达防边能称职也。噶尔丹自昭莫多败后,部众多离散。噶尔丹的部下多尔济者,其妻弟也,阴持两端。伍弥特·阿南达至布隆吉尔,获其逻卒,纵归招之降,遂遣使通款。伍弥特·阿南达因其使檄哈密回部:"噶尔丹且至,当擒献。"即传语多尔济:"噶尔丹至哈密,哈密且擒献,当为哈密助。"未几,噶尔丹遣族子顾孟多尔济等与达赖喇嘛、青海诸台吉通声闻。伍弥特·阿南达复至布隆吉尔侦知之,率兵追及于素尔河,擒其使人,以其书十四函驰奏。
清康熙三十六年(公元1697年),哈密回部擒噶尔丹之子色卜腾巴尔珠尔及其从者徽特和硕齐等,送予伍弥特·阿南达。继又获厄鲁特土克齐哈什哈。土克齐哈什哈实戕清使臣马迪,至是始就擒。先后槛送京师。寻复疏言厄鲁特晋巴彻尔贝来降,询知噶尔丹穷促状。是岁,康熙大帝再次亲征,命伍弥特·阿南达与林隆率甘州兵二千出布隆吉尔。到塔尔河时,闻知噶尔丹已死,所部台吉丹济拉等将要与在巴里坤依附噶尔丹从子策妄阿喇布坦,因往追之,未及。康熙大帝命伍弥特·阿南达还驻布隆吉尔。后来台丹济拉诣哈密乞降,伍弥特·阿南达护使谒上行在。叙昭莫多功,予拖沙喇哈番世职。寻奉命率兵驻西宁。
清康熙四十年(公元1701年),伍弥特·阿南达病逝,赐祭葬。清雍正二年(公元1724年),追谥伍弥特·阿南达为"恪敏"。
伍弥特·阿日那折叠(公元?~1827年待考),又称伍弥特·啊喇纳,副都统伍弥特·阿南达长子;蒙古正黄旗人。著名清朝将领,文学家
清康熙十九年(公元1680年),伍弥特·阿日那袭其祖父伍弥特·哈岱(公元1617~1680年)一等子爵位。
清康熙二十七年(公元1688年),伍弥特·阿日那授三等侍卫,荐迁一等侍卫。
清康熙四十七年(公元1708年),伍弥特·阿日那被任命为蒙古都统。
清康熙五十年(公元1711年),伍弥特·阿日那任上都达布孙淖尔牧场总管。
清康熙五十三年(公元1714年),授伍弥特·阿日那为散秩大臣。
清康熙五十五年(公元1716年)春,清廷初设军事大本营于新疆巴里坤地区,派绿营兵五百名专事耕种。当年农历10月,康熙大帝命伍弥特·阿日那往巴里坤,任参赞大臣,随同靖逆将军富宁安,率八旗、察哈尔劲卒,进剿准噶尔汗策忘阿喇布坦(公元1697~1727年)。
清康熙六十年(公元1721年)农历6月,伍弥特·阿日那授副将军,驻防吐鲁番。
雍正元年(公元1723年)农历9月,伍弥特·阿日那授镶红旗蒙古都统,继续留驻吐鲁番。同年农历10月,在征青海罗卜藏丹津战役期间,率满洲、蒙古、绿营兵二千驻防布隆吉尔。
清雍正二年(公元1724年)农历7月,伍弥特·阿日那病逝于布隆吉尔军中,遗疏为其父伍弥特·阿日那阿南达请谥。雍正皇帝特旨,如所请行,又谕:"副将军阿喇纳,驻军布隆吉尔,宣力有年。患病溘逝,朕心深为轸恻!加恩予一等子爵外,赏给骑都尉世职。许其子并袭。于甘肃藩库内给银一千两,交与阿喇纳之弟准扎布,送榇回京。"农历11月,丧还,雍正皇帝命八旗蒙古大臣迎奠,予祭葬如典礼,谥僖恪。以其子伍弥特·乌弥泰(亦作伍弥泰)袭世爵为三等伯。
清雍正十年(公元1732年),雍正皇帝又谕曰:"阿喇纳恪谨持躬,忠诚奉职。前者西陲用兵,宣力年久,收复吐鲁番,平定青海,俱有劳绩。其应否入祀,下九卿会议。寻入祀贤良祠。"
伍弥特·乌弥泰折叠(公元?~1785年待考),又称伍弥特·伍弥泰,伍弥特·阿日那之子;蒙古正黄旗人。著名清朝大臣。清乾隆十五年(公元1750年)赐伯号诚毅,先后任凉州将军、正蓝旗蒙古都统,江宁将军、镶黄旗蒙古都统、正白旗蒙古都统、理藩院尚书、镶白旗汉军都统、绥远城将军、吏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、镶白旗蒙古都统、东阁大学士等。
清乾隆五十一年(公元1785年),伍弥特·乌弥泰去世,赠太子太保,赐谥号"文端"。
伍弥特·德楞泰折叠(公元1749~1809年),字敦堂,伍弥特·阿日那之子;蒙古正黄旗人。著名清朝将领、三等公爵。清乾隆中叶,伍弥特·德楞泰以前锋从征金川、石峰堡、台湾,积军功升参领,赐号"继勇巴鲁图"。
清乾隆五十七年(公元1792年),伍弥特·德楞泰随从福康安征讨库尔喀地区,攻克热索桥寨,升副都统,升迁护军都统。
清乾隆六十年(公元1795年),伍弥特·德楞泰领军镇压湖南苗族起义,捕获贵州苗族起义军首领吴半生(吴八月),授内阁大臣。
清嘉庆元年(公元1796年),伍弥特·德楞泰升御前侍卫,署领侍卫内大臣,后晋封二等子爵,赐双眼花翎。
公元1797年后,伍弥特·德楞泰转战川,陕、鄂三省,与明亮将军发兵镇压白莲教起义;在白秀山包围徐天德率领的四川义军时,襄阳义军以步、骑联合,猛攻清军,伍弥特·德楞泰被四川义军击退。次年,伍弥特·德楞泰率均包围起义军首领王聪儿(齐王氏)、姚之富,王聪儿、姚之富因而牺牲。德楞泰随即又攻占大鹏寨。
清嘉庆五年(公元1800年),伍弥特·德楞泰在四川北被义军主将冉天元所围,几遭歼灭,后来冉天元中箭,伍弥特·德楞泰才得以率残部突围。再战又败,罗思举率乡勇赶援,冉天元不幸被俘牺牲,义军失去统帅,战斗力减弱。伍弥特·德楞泰再败义军余部,起义逐渐被镇压下去。伍弥特·德楞泰因功授成都将军。
清嘉庆七年(公元1802年),伍弥特·德楞泰受封一等继勇侯加太子太保,清嘉庆十年(公元1805年)授领侍卫内大臣,充方略馆总裁,总理行营事务,管理兵部。
公元1806年,陕西的新兵发生哗变,伍弥特·德楞泰任钦差大臣前往办理,不过,在他末到陕西时,事已平息。
清嘉庆十四年(公元1809年),伍弥特·德楞泰晋三等公,同年逝世,终年六十岁,赐谥号"壮果公"。
伍弥特·巴哈布折叠(公元?~1827年待考),蒙古正黄旗人。著名清朝将领。伍弥特·巴哈台先以健锐营前锋、蓝翎长从征白莲教起义,又赴台湾进剿反清起义,累迁前锋参领。以克滑县功,授右翼翼长,擢镶蓝旗蒙古副都统。
清道光五年(公元1825年),伍弥特·巴哈台出为哈喇沙尔办事大臣。
清道光六年(公元1826年),新疆爆发了回民、维吾尔民众起义,伍弥特·巴哈台率土尔扈特、和硕特、蒙古等部兵支援阿克苏,回民起义军潜渡浑巴什河进攻阿城,伍弥特·巴哈台率部迎击,歼灭起义军首领渠库尔班素皮,被优叙。随之与提督达凌阿增援乌什,击败起义军于沙坡树窝。寻撤蒙古兵,自请留军前。
清道光七年(公元1827年),因和阗回众缚起义军首领前来乞降,伍弥特·巴哈台往抚之。在随后的阿尔巴特之战终,与哈哴阿率劲骑进击,所向披靡。沙布都尔、阿瓦巴特连战皆力,署叶尔羌帮办大臣。凯旋,予云骑尉世职。
清道光九年(公元1829年),授伍弥特·巴哈台为参赞大臣。
清道光十二年(公元1832年),伍弥特·巴哈台被召还京,寻擢江宁将军,期间治军有声。
清道光十七年(公元1827年),伍弥特·巴哈台在官任上逝世,优恤,赐谥号"勤勇"。
伍弥特·花沙纳折叠(公元1806~1859年),亦称伍弥特·华沙纳,字毓仲,号松岑、半圆,伍弥特·德楞泰次孙;蒙古正黄旗人。著名清朝大臣,丧权辱国之《天津条约》签约代表。伍弥特·花沙纳是清宣宗道光年间二甲第十二名进士,散馆授编修。历官至吏部尚书、左都御史。到了清文宗咸丰皇帝初期,清政府财政困窘,无力支付庞大的军费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。伍弥特·花沙纳于清咸丰二年(公元1852年)农历10月继福建巡抚王懿德之后,奏请钞支,制法银钱钞币,胪列造钞、行钞、换钞之法三十二条,并敷陈用钞十四利。
清咸丰三年(公元1853年),伍弥特·花沙纳奉命与陕西道御史王茂荫会同户部堂官议定,于同年6月及12月先后量词发行以银两为单位的官币和以制钱为单位的宝钞,以济急需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,伍弥特·花沙纳慑于洋人船坚炮利,主张清朝廷速成和局。
清咸丰六年(公元1856年),英帝国主义者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"亚罗"号船上的海盗,派兵进攻广州。法帝国主义者亦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,也出兵入侵。清咸丰七年(公元1857年),英、法两国组成联军,攻陷了广州。
清咸丰八年(公元1858年),英法舰队在美、俄两国支持下,袭击大沽口。后大沽炮台失陷,英法联军进犯天津。同年5月,慈禧太后派出钦差大臣瓜尔佳·桂良、伍弥特·花沙纳,与俄、美、英、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天津条约》。之后,伍弥特·花沙纳又复赴上海,会同两江总督何桂清与英、法、美诸国议定通商税则,签订了帝国主义列强称之为"终于敲开了东方大门"的《通商章程善后条约》。